用声音传递力量,让电波拉进距离,嗨,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彼小星电台——“青听星语”栏目。让我们在夜色阑珊时,打开手机,共同倾听金山青年的声音,我是今天的主播志达。
不约自来的又是一年冬至
这是北半球全年中
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过了冬至
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古人对冬至有这样的说法: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节气,有福州谚语这么说:“冬至盲,夏至日”,寓意着一年之中,冬至的黑夜最长,夏至的白昼最长。
从前日子慢
车马慢
邮件也慢
出门在外的人
倘若直到冬至还不回来
只能等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了
在那个通讯闭塞的年代,人一出门就如同石子投入大海,茫茫不知音讯,旅人不归家,家人不知道胖与瘦,好与坏,生与死,所以,冬至这一天若能阖家团圆,这一年便算是圆满。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亲人若安好,其他都不重要。所以冬至的节日地位不亚于新年,自古民间就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却是一点儿不夸张。
在冬至节,北方人流行吃饺子,而南方则吃汤圆,但福州冬至的习俗却是有一些不一样,今天,志达想跟大家聊一聊咱们福州冬至的一些习俗。在冬至前夜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搓“米时”,搓“米时”也称“搓圆”,寓意团圆;“米时”则象征着“时来运转”。福州人在搓“米时”时也是有讲究的,桌上需放置着竹箩,箩中放几颗红桔、一双红筷、一对纸花,一对泥塑的男童女童,瓶插红色菊花这便是布置好了。而“米时”的制作方法也不复杂,首先将糯米用磨盘磨成米浆,放在布袋里,上面用石磨压住,经过几小时后,便挤干了;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围在一起,把湿的糯米粉掰成一块块儿、搓成小圆团,然后下锅煮熟,捞起放入炒过的黄豆粉、黑芝麻、白糖等蘸料中来回打滚儿,这就成为一道美味的甜品——“米时”。
福州人还会选择在冬至酿青红酒,因为福州到冬至这一天才算是真正的进入隆冬季节,此时的气候是最为适合酿酒的,酿好的酒正好能赶上来年的正月办春酒,这个时候糯米比早稻米更为适合,酿出来的酒香能够香飘十里。
早前,老福州人从冬至这一天起,开始“掼火笼”取暖。“火笼”是当时一种用来取暖的工具,用陶土制成一个罐子,里面盛了草木灰,灰下埋进烧着的木炭。为了防止太烫,大家还会用竹条编个篮子套在外面。走街串巷,甚至睡觉,人们都会抱着“火笼”。解放后,人们的取暖工具也多了起来,“火笼”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汉书》中说: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
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
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为了区别于春节除夕的“辞岁”
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
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时光磋跎了岁月,雪花融化了流年,北风带来了思念。在这儿,我想分享一首温馨的冬至小诗给大家,愿你在这个暖冬,与好运碰面,与家人团圆。
——摘自必读社
“当冬至的风伴随冬日的暖阳,飘然而至大山的纹理,次第裂开冬至与呼啸的山风,招手示意托举起满山的云雾
在疯长的茅草周围,冬至崭露头角随风而动,极力靠近冬至攥紧手心一直不停歇自己笃定的脚步”
——摘自必读社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行人,珍藏深秋的春光和黑夜里燃烧的太阳,纵年终有归宿,亦知之,守之,忆之;万物皆如是,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回。这周天12月20日,学生会在紫荆广场举办的“瑟瑟冬至日,情意暖金山”传统佳节冬至主题活动大家都参加了吗?书法协会的小伙伴们带来的“挥毫落墨送春联,翰墨飘香迎新春”春联笔会活动是否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几分节日氛围呢?
今天的“青听星语”已经进入尾声
很开心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作心灵的交流
我们也期待着您的投稿与倾诉
我是今天的主播志达
我们下期再会!
主播
李志达
汉族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爱好:音乐、手工
座右铭: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征集声音与故事
欢迎大家积极向小星投稿讲述你们的青春故事,内容积极向上向善、能够传递金山好声音,充满青春正能量;能够通过文字或者声音表达对JS星球的喜爱和情感的为主,诚邀有意发声说故事的你,通过音频的形式,以:个人信息/个人简历+内容发送邮件到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