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叔教程简单易学
autojs版本
8.7.7-0
目标
手机和服务器时间尽可能一致
各个时间的关系
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的时刻c服务器发送响应的时刻d+网络从服务器到手机的时间e=手机收到响应的时刻fa+b=c
d+e=f
服务器处理速度较快,可以认为服务器接收到请求的时刻c=服务器发送响应的时刻d服务器处理速度较快,可以认为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网络从服务器到手机的时间ec===d
b===e
由2和3推导a+b=c
d(c)+e(b)=f
a+b=c
c+b=f
a+b+c+b=c+f
a+2b=f
已知条件
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
手机收到响应的时刻f
可以求出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手机收到响应的时刻f-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2
b=(f-a)/2
服务器时刻=手机时刻+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手机时刻是知道的newDate().getTime()
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也是知道的
第4步可以求解,获取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
服务器时刻也就可以计算出来了
到这里就完了吗?图样图森破
手机时间的误差
手机一般默认设置使用网络提供的时间
这个时间和服务器的时间一定是有误差的
我们还要把这个误差考虑进去
那么,这个误差怎么算呢
当手机向服务器查询一次当前时间,
会产生一个手机时刻A
服务器会返回一个服务器时间
服务器时间-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手机时刻B(以服务器为标准)
手机时间误差=手机时刻B-手机时刻A
最终推导
手机时间误差=手机时刻B-手机时刻A
服务器时刻=手机时刻+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服务器时刻=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手机时间误差+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服务器时刻=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手机时刻B-手机时刻A+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手机时刻A=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
手机时刻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的时刻c-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服务器时刻x=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服务器接收到请求的时刻c-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x=a+c-b-a+b
x=c
推算出来的时候,
连我自己都震惊到了,
简直太正确了
再次推导
手机时间误差=手机时刻B-手机时刻A
手机时刻A=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
手机时刻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的时刻c-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手机时间误差=服务器接收到请求的时刻c-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手机发送请求的时刻a
发送一次请求以后,服务器会返回服务器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求出手机时间误差,然后我们把误差结果存起来
继续推导
服务器时刻=手机时刻+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服务器时刻=手机当前时间+手机时间误差+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这次推导就对了
发送一次请求后,我们可以推导出什么
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手机时间误差
程序设计
用脚本引擎启动一个单独的脚本,每隔一定时间,去校正一下两个值,并且用本地存储存起来
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手机时间误差
每当要获取服务器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读取本地存储,直接用公式计算出服务器的时间,而不用去请求服务器
服务器时刻=手机当前时间+手机时间误差+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b
代码
ui;
const一般文字大小=22sp;
ui.layout(
vertical
texttext=牙叔教程简单易学textStyle=boldtextSize=30spw=*gravity=center/text
verticalmargin=6
texttext=服务器时间textSize={{一般文字大小}}/text
textid=服务器时间/text
/vertical
verticalmargin=6
texttext=手机本地时间textSize={{一般文字大小}}/text
textid=手机本地时间/text
/vertical
verticalmargin=6
texttext=服务器推导的手机时间textSize={{一般文字大小}}/text
textid=服务器推导的手机时间/text
/vertical
horizontalmargin=6
texttext=手机时间误差(毫秒)textSize={{一般文字大小}}/text
textid=手机时间误差/text
/horizontal
horizontalmargin=6
texttext=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textSize={{一般文字大小}}/text
textid=网络从手机到服务器的时长/text
/horizontal
buttonid=校正时间校正时间/button
/vertical
);
ui.校正时间.click(function(){
let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