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看点”精选《经济学人·商论》App本周热读文章,配合同主题推荐阅读,分享对全球商业金融科技大趋势的前瞻洞见!
大奖赛是创新的加速器吗?
怎么做才能鼓励创新?这是个不会过时的问题。创新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尤其是基础科研的创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一定需要政策的支持。但科研的应用和推广也一定需要经历市场竞争的洗礼。
在具体的手段上,也会有一些做法有特别的推动力。大奖赛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迅速拉近大众与创新者的距离,创造悬念,从一批奇思怪想中筛选出真正能实现的好点子,还能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研究者一下脱颖而出。不过,这个问题值得深度思考:大奖赛真的是创新的加速器吗?
大奖赛确实已经在无人驾驶、私人航天、机器学习等领域加速了创新,推动了与商业结合的创新应用发展。但是我们其实还面临不少问题。比如说环保问题:当商业效益不显著时,企业并不一定感兴趣投资创新。
如何在这些公共领域促进投资?创新又究竟有哪些催化剂?《经济学人·商论》的这几篇文章会为你带来更多信息与思考。
点“碳”成金,瓜分万美元大奖
《经济学人·商论》年五月刊《点“碳”成金》
碳的捕获和储存是一种公认的能阻止大气中引起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增加的方法,如今它还成了可瓜分万美元奖金的一道创新考题。十支队伍入围争夺大奖。如果能找到新的用途——理想的情况是能以固体或液态的形式长期封存碳——那么对二氧化碳的需求就可能扩大到足以减少排放的程度。
创新转向:硅谷能从中国学到什么?
五月刊《红色资本主义对阵繁文缛节》
创业基因(StartupGenome)和全球创业网络(GlobalEntrepreneurshipNetwork)向全世界的创业者提供支持,这两个组织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的高质量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而位居全球第二。它的风险投资正在飙升,每年培育出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数量几乎与美国持平。从移动支付到聊天应用,中国在不少领域都领先于美国。创新转向,正在发生?
从狂想到现实:脑机接口成功得靠“撞大运”?
《经济学人·商论》二月刊《灰色物质,官样文章》
技术与监管的挑战、医生和患者的迟疑,都是对脑机接口(BCI)的未来抱持审慎态度的好理由。但创新其实也靠碰运气,关键在于“打造机会来让意外发生”。目前BCI领域对多个方向的积极探索和各类项目的同步开展,让我们有理由认为重大的飞跃即将到来。
创新,其实是人类的一种基因表达
《经济学人·商论》二月刊《创意火种》
人类的创造力从何而来?两本新书打通了科学和艺术的界限,直取问题核心。哈佛生物系元老、88岁的爱德华·威尔逊(EdwardWilson)的新书《创造力的起源》(TheOriginsofCreativity)篇幅不长,但观点叠出,书中讨论的一切最终都可回溯到遗传学与进化论,以及一个核心观点:文化和创造力有其遗传根源。
创新的催化剂究竟是什么?获取更多解读,欢迎在后台回复“每周看点”接收分析文章。
跟《经济学人·商论》一起听·懂世界
现订阅全年更有福利二选一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经济学人·商论》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