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除法
1、除法计算法则
2、判断商的位数
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
如÷4=(商是3位数),÷3=(商是3位数)
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6=(商是2位数)。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
4、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3=
除法的验算:
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
例:①甲是,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
乙:×6
②甲是,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
乙:÷6
6、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
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②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4=÷(2×4)。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
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特点: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轴对称图形的有:
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5、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
7、平移:
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8、平移的特征:
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9、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①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②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平移)现象。
③妈妈用拖布擦地,是(平移)现象。
④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旋转)现象。
10、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第三单元:乘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
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直接用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在乘积末尾加0即可。
例如:23×50=?先用23×5=,再在后面添0,得到23×50=0。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43×54=?
5、估算: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估算时,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
如: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8、相关公式:
乘数×乘因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9、运算顺序:
先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10、乘法计算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例如:23×4=92,若23这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4扩大10倍,则积也扩大10倍,为。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1、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吨:称很重的或大型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2、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或者为物体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小朋友的体重30千克一本书重50克一头大象重12吨一个书包重12千克一个西瓜重5千克一个苹果重克一袋大米的重为50千克一张纸重1克注意: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称较重物品用吨作单位。3、千克、克、吨之间关系:1千克=0克,1吨=0千克。吨可记作“t”,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公式可以记作1kg=0g,1t=0kg。4、换算方法: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8千克=8×0=克3千克克=3×0+=0克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20克=21÷0=21千克克=4千克克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13吨=13×0=10千克8吨60千克=8×0+60=千克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千克=÷0=14吨千克=15吨千克5、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6、简单计算时需要注意:①认真读题,仔细审题;②在计算一般算式时,得数的末尾也应该写出单位名称,但不打括号。例:32千克×4=千克;③应用题在算式中要在得数后加括号,填上单位名称。例:一筐苹果重5千克,8箱苹果重多少千克?5×8=40(千克)第五单元:面积
1、面积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
3、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千米=0000平方米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1平方公倾=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平方公倾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4、测量与比较
①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②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③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④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⑤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5、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
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
宽=长方形周长÷2-长
5、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2、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1、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可以通过写“正”字或者画条形图的方式。
2、信息应用:
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得到哪个选项得票最多或最少,从而决定该怎样选择。还可以知道任意两个选项的得票数量差。
声明:本